话剧《培尔金特》将于7月9日、10日于悉尼NIDA大剧院上演它带你审视人生、教会你如何思考 【撰稿人:郭子庆】索福克勒斯用《俄狄浦斯王》向我们展现了人与命运的斗争;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作为“万物的灵长”的人类的伟大与渺小;曹禺则试图用《雷雨》的故事传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孤独……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跨越时空的经典,正是因为它们都传递出最深切的人文主义的关怀。当话剧《培尔金特》走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出剧?我想,它对于我们是一面“镜子”。
点击请看精彩—视频 视频提供:澳华文联
在易卜生的笔下,培尔金特是放逐与救赎,罪人与恩典的最好的代言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败家子,内心里看上去豪气冲天但实际上却是空无一物的挪威版阿Q。他当过穷人,当过有钱人,当过假先知,当过疯人院里的疯子们膜拜的“国王”。他满口漂亮的假话,欺骗并且抛弃了喜欢他的姑娘。他用谎言送了母亲人生的最后一程,也用谎言差一点将自己变成了妖魔鬼怪们的直系亲属。他倒卖黑奴获取钱财,往中国贩卖偶像也运送牧师,他的财富曾在瞬间跌入海洋,他也在各种各样的失败经历中屡次重新站起。即使是承诺,对他而言也只是无法恪守住的自我安慰——他把这一生中唯一爱过的女人,孤零零地留在了深山的一座小木屋中,他对她“马上就回来”的应许,直到两人几十年之后变成了老妪与老朽才变成现实。
话剧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我们能从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实中,人太容易迷失自己,每个十字路口都等待着魔鬼,以为保持着真实的本来面目,竟已一次次“让魔鬼钻了空子”。世间太多这样的人,沉醉在不可一世的自我的故事里,历经了高位厚禄,伴随着欺骗侮辱与爱情。易卜生笔下的“牧牛女”渴望的是肉欲,“绿衣女”爱慕的是地位,“安妮特拉”追求的是财富,直到最后,培尔一贫如洗,两手空空,无法避免的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我们都觉得活的很像自己,但其实我们都只是外表尽量看起来很像自己的另一个自己而已。我们在幡然悔悟我们的“罪”的时候,也在自己的世界中酝酿着一场关于犯罪与赦免的追逐游戏。我们在利用恩典来获得的那份安慰,致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为廉价。关于真面目的论说,当然,无论是保持正确的真面目,还是错误的真面目,都可以称之为真面目——但关于真假之分的结果,我们就要在某个警醒的时间里寻找出路,不然后脑就会感觉抽冷子了。但殊不知,我们那毫无顾忌、近乎破碎的一生,却成就了上天最美好的旨意;就是那被我们常常藉着用来安慰自己的恩典。
话剧的魅力,是因为它即理想却由真实;起伏兼具,却又满怀憧憬。话剧可以处在与你灵魂的对立一面,也可以是你内心世界的独特体现。话剧可以让你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也让你在局外人的角度审视全局,以旁观者的姿态评判是非。话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教会你思考。
关于《培尔金特》详细演出信息,敬请登陆“澳华文联”官方网站(www.acpaa.org.au)热线电话9280 0931进行了解。NIDA大剧院位于215, Anzac Pde Kensington(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对面);乘巴士391、392、393、394、395、396、397、399、L94均可方便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