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碰撞,《蝴蝶》为我们而舞
石敢 文
作为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华人,文化的差异和碰撞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起初的惊诧也好,回味的滑稽也罢,自从选择了移居海外之后,这些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个独特的侧面。这是我们独特的生存状态:双语、双重文化标准,融会贯通、相惜相生 。随着海外华人群体的壮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土壤日渐丰厚,对于优秀的跨文化文艺作品的需求和渴望日益激长。幸而,一部由普契尼著名歌剧作品《蝴蝶夫人》改编的双语音乐剧《蝴蝶》应运而生,为我们创作,为我们演出。
在国家话剧院、墨尔本艺术中心和Playking制作公司的协同努力,悉尼在澳华文联的承办下,《蝴蝶》终于来了,带着巧巧姑娘催人泪下的爱情、带着文化冲突下的无奈、带着姑妈姑夫哗众取宠的唱段。年初的中国巡演结束半年之后,9月24日在悉尼拉开了其澳洲巡演的序幕。将于10月2日至10月5日于墨尔本文化中心上演。
改编经典,创意无限
一改我们对经典翻排的印象,《蝴蝶》这部戏的亮点实在太多。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团队,让人不由得在被作品种种设计所震撼的同时,为制作团队的用心和创意而感动。
首先,故事的背景从日本改编成三十年代的上海、女主角蝴蝶夫人改名巧巧;其次,真人操作的木偶引入舞台,给人一种诡异的间离效果和新鲜感;舞台的设计上也处处惊艳,高低错落的舞台切割带人穿越时间空间、华美的天幕如同浓墨重彩的油画、一反传统的巨大蝴蝶挥舞翅膀煽动着观众的心;音乐的再创作、双语的台词字母编排、流行歌手王筝对巧巧的倾情诠释……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太多,尽由得观众自己去体会评论。
“人偶是时这个剧的核心。”《蝴蝶》的编剧丹尼尔·金 Daniel Keene 如是说。巧巧与美国船员平克顿的孩子由小人偶演绎,他没有表情、甚至连五官也不清晰,却通过活灵活现的体态和动作表现了细腻的感情;孩子那安详的玩耍看上去如此柔弱,那忧伤和痛苦并不直接,却真切地戳在观众的心上。人偶在皮影木偶表演艺术家韩星的操控下,给我们一种别样的震撼。
婚礼的一幕最具震撼力。大婚中的巧巧由真人大小的人偶饰演,而王筝饰演的巧巧则如同局外人一般给我们娓娓道来她彼时的内心独白。木偶巧巧看上去安静乖巧,实际上却坚定而独立,加之本场中美双方同曲不同辞的诙谐合唱,正应和了故事中双方文化冲突错位的背景,意味深长。这是一幕精彩的戏剧,然而这矛盾、这冲突、这黑色幽默、这看似和谐的暗涛汹涌,难道真的仅仅存在于舞台上吗?
飞越重洋,蝶恋三十年
《蝴蝶》由澳大利亚偶剧艺术家彼得·威尔逊 Peter Wilson执导,在1988年版《蝴蝶》在中国上演的时候就担任人偶操控的角色。与这部戏可以说是有着近三十年的情缘。如今,彼得·威尔逊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偶剧艺术家, 获今年澳大利亚国家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Helpmann Award,目前正在墨尔本热映的大型原创音乐剧《金刚》King Kong 亦是他的作品之一。其他作品还包括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多哈亚运会的人偶表演、吉隆坡大型户外演出《马来西亚色彩》以及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的年度大戏《十二生肖》。
饰演《蝴蝶》女主角“巧巧”姑娘的王筝,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可爱姑娘。当初以《我们都是好孩子》、《没有人比我更爱你》、《越单纯越幸福》等流行歌曲唱红大江南北。在2006到2008年间获得年度最佳女歌手、年度最佳进去、年度最佳创作歌手、年度最佳专辑等诸多奖项,更是在去年收登戏剧舞台,主演开心麻花系列的音乐剧《白日梦》。
任何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不能少了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主角。美国海员平克顿由澳大利亚著名音乐剧演员斯科特·阿文(Scott Irwin)饰演。从艺20多年来,他演出的音乐剧包括《美女与野兽》、《悲惨世界》、《旋转木马》、《吻我吧,凯特!》等,参与的电视电影作品包括《牧犬》《警察救援队》《眼花缭乱》等,他被媒体誉为澳大利亚最勤奋的演员。
《蝴蝶》团队卧虎藏龙,其中木偶的操控者韩星,也是中外偶剧界的新生红人。师承中国著名皮影表演艺术大师齐永衡,曾随韩玉孚、刘霁、谭志远、沈晓等名师学习皮影及木偶的表演和制作,经多年的游学、实践及潜心钻研,吸纳众长,自成一派。目前担任韩非子剧社的艺术总监、主演。面无表情的人偶在他的手中、臂弯、甚至口中操控,仿佛变换了肉身、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举手投足间直击心房。
一部美好的戏剧之后,都少不了默默奉献的大师们。《蝴蝶》的音乐,便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程进的手中莲花。他曾是崔健乐队鼎盛时间的鼓手,曾经制作过多张百万销量的唱片,包括唐朝乐队的首张专辑《梦回唐朝》、郑钧的《赤裸裸》、田震的《田震》、黑豹的《黑豹V》等。并亲手栽培了中国流行乐坛叱咤风云的歌手韩红,先后为谭咏麟、王菲、那英、朴树、刘欢等一线歌手录制多张唱片,数不胜数。在中国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蝴蝶》是一场全方位的感官盛宴,不光音乐出自国内顶级制作人之手,舞台灯光也是经过中国灯光视觉艺术家王琦的精雕细琢。王琦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8级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他是国内实验戏剧的先锋孟京辉和台湾戏剧大师赖生川的御用灯光师,几乎合作过他们在国内演出的所有作品。王琦的灯光艺术作品涉及话剧、戏曲、音乐剧、演唱会、晚会、现代艺术作品等各个领域,耳熟能详的作品众多,早已成为行业内大师级人物。
自1988年公演之后,音乐剧《蝴蝶》以新鲜的面孔和更加精湛的技艺与观众重逢。从澳大利亚到中国,再回到澳大利亚,这只飞越重洋的蝴蝶更加值得我们的期待。
功成名就,各方认可
要做成文化交流项目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做得如双语音乐剧《蝴蝶》这般成功的,更是少有。中国文化部于项目启动之初就对国际合作示范项目《蝴蝶》表示支持,联合Playking制作公司及墨尔本艺术中心共同投资,中澳双方各占50%;今年8月1日,《蝴蝶》又在澳大利亚文化部主办的澳亚艺术颁奖典礼上获得了 “最佳戏剧”和“最佳合作关系”两项大奖。
《蝴蝶》的成功对于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工作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它是第一部真正的双语音乐剧,整场戏剧中英文台词唱腔、配合双语字母贯穿交错行云流水;整个工作团队则是来自中澳双方的顶尖人才,跨领域、跨国界、跨文化合作;中澳多地巡演的成功,更是证实了《蝴蝶》是在多文化百花齐放的市场环境下催生的优秀作品。实至名归、不负众望。
此外,《蝴蝶》对于音乐剧形式在中国以及海外华人市场上的推动也举足轻重。音乐剧一直是中国戏剧人的梦想。这种演出形式,早已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演出形式和文化产业重要支柱,日本四季剧团很早便学习和引入西方音乐剧成熟剧目和操作经验。但在华人市场里,音乐剧的创作一直还处于探索阶段,原创和引进、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似乎一直还没有真正理顺。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市场基础,很多老百姓也认为音乐剧是高雅艺术而觉得自己难以接受,而高昂的戏剧门票更是阻挡了很多人迈进剧院的脚步。此次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参与、两国政府和商业机构的支持下,《蝴蝶》也带给老百姓一次近距离接触音乐剧的机会。尤其对于我们海外华人来说,这种中澳演员同台飙戏,双语演唱、双语字幕的演出的独特设计,更是难能可贵。
相信此次《蝴蝶》之行,将为广大海内外华人带来一次不同寻常的跨文化观演经历。除了过去在艺术节期间,这是澳大利亚专业演出制作团体第一次参与制作演出用中文(和英文)表演的作品。在官方认可之外,制作方表示更希望能得到广大在澳同胞的支持,欢迎华人观众来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