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 澳洲首台华语儿童剧
主办:华人服务社 技术:澳华文联 时间:1991年10月12日 地点:新南威尔士大学剧场
《马兰花》是由华人服务社组织,在众多华人服务社成员及家长的参与下,以华人服务社儿童戏剧班为基础,澳华文联主要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推出的澳洲首台儿童华语话剧。 意在以戏剧的形式培养本地儿童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兴趣。
《马兰花》原来是中国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神话传说,五十年代,著名剧作家、上海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任德耀先生把其改编成童话剧,搬上儿童剧舞台,风靡一时,久演不衰,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并应邀到日、苏等国演出,还被拍成电影,这次演出根据《马兰花》原作改编成童话舞台剧之后就变成了一台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全剧共分九节,包括“神秘的马兰山”“山下农家”“婚礼”“回娘家”“贪婪的老猫”“抢夺神花”“骗局”“梦幻”“真理战胜邪恶”。
心血浇开《马兰花》
马兰花从策划,筹备,排练直至上演,前后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在这6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渗透了台前幕后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在排练时,整理排练场,提供茶水,准备晚饭,制作布景,制作服装等等,大量的工作均有华人服务社的人员以及家长们为了慈善事业无私的奉献,华人服务社主席潘南弘先生介绍说:策划上演《马兰花》的其中很重要的想法,首先,是庆祝华人服务社成立十周年庆典,为华人安老之家筹款募集资金,其次,是为了提高华人下一代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采用一种活泼,感性的形式学习中国文化,而且通过台词来宣扬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对儿童心灵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正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导演余俊武毕业于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他力图大量融进音乐,舞蹈元素,将舞台设计,布景,服装,灯光,音响等方面更为突出,将舞台的场景不断变换,使演员和观众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之中。剧本改编王燕妮把剧情编的紧凑而又活泼,力图打破舞台剧原有的长篇大论,突出本地孩子们的特点。
女主角小兰的扮演者,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优秀演员谭鸣娣。老爹和老妈的扮演者,胡玲荪和王惠莉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更是戏剧舞台上老戏骨,他们举手投足之际,均显示了其多年的艺术修养和舞台动力。扮演男主演员的沈武凯,则是一名来自马拉西亚的业余的戏剧爱好者,与此同时,舞台上小动物们的扮演者是由24名小朋友扮演,他们表演的惟妙惟肖,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住在马栏山上的小动物,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表演,深深感染了全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