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0 星期六 首 页 | 近日焦点 | 演出片花 | 视频报道 | 经典回顾 | 海外品牌 | 社会活动 | 艺术团体 | 主创人员 | 才艺培训 | 图片信息 | English 繁 体
探索评论
   实施软实力着陆、加速产业化进...
   绿色的传说:纵观澳华文联 ...
   文化的碰撞,《蝴蝶》为我们而...
   在交流融入中和谐 在和谐共...
   用网络连接五洲、让春晚和谐家...
   产业化使中华文化乘快车走向全...
   20年我们一起走过 ...
   一场艺术欣赏的革命 — 华...
   海外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探索 —...
   文化艺苑的氛围 辛勤耕耘...
   二十年磨炼,游子心系华夏 —...
   在澳洲播種中華文化的人 ——...
有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图片信息
   主创人员
   澳华之友注册
相关链接
 
探索评论 -> 在澳洲播種中華文化的人 —— 澳洲新快报记者:匡林 点击率: 3168
 
 

《在澳洲播种中华文化的人》——澳华文联主席余俊武专访

澳洲新快报《APEC悉尼高峰会特刊》2007年9月6日]  匡林

      澳华文联主席余俊武是一位在澳大利亚具有丰富艺术经验的著名导演和中华文化活动家。20年前当他初次踏上这块土地时,澳洲还是一块有待开垦,需要人去耕耘播种中华文化的处女地。凭着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一种使命感,这个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带领着一帮热爱中华文化艺术的知音群体,用一个接一个大型文化活动的壮举,创造了让华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活动盛况,为澳中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漂泊的回忆

     1987年3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的余俊武,与妻子(大学同班同学)王晓燕来到了澳大利亚悉尼。初到澳洲,他们像其它中国留学生一样,开始了艰难的游子生活。身在异国,梦游神州,“你寻找什么?在这异国的土地?你失去什么?在那遥远的故乡?” 他第一次感到生命

迁徒而付出的沉重代价。然而,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一现实,为了生存他承受着精神上和体力上的压力,忙碌之中艺术的火焰始终燃烧着他,他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专长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价值,用艺术形式去丰富海外华人华侨的文化生活,通过作品让人们从中得到慰籍,得到陶冶,得到感奋。

1988年初,在周末下班以后的停车场内,余俊武和一批热爱中华文化的华人华侨开始了他第一个导演作品《雷雨》的排练,历经了8个月的排练,第一台华人话剧《雷雨》登上了悉尼的舞台。《雷雨》一举成功引起了侨界极大的关注,并被澳洲政府列为:“填补了澳洲华人话剧史的空白”。余俊武在创作中所显示出的艺术才华和天生的感召力,使其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核心。他们带着万斛乡愁,怀着对祖国的眷恋,吐露着内心的衷曲。 1989年他导演的澳洲华人第一台历史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问世,紧接着《游子情》《寸草心》《马兰花》《长城谣》等一连串光彩夺目的艺术篇章接踵而来。

  1992年由余俊武夫妇自编自导的话剧《寻梦》在澳大利亚民族艺术节上引起了各民族艺术家关注。话剧《寻梦》现代的导演手法,变换中的舞台格局,抽象的人物形象。“梦”与现实的语言对白,让人领悟着原古的呼唤,感受着现代的冲击,体会着各自“梦”的启迪。《寻梦》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在澳州主流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的澳洲总理基廷发来贺电,澳洲SBS电视台、ABC电台、多元文化电台和主要报刊都给予了特殊的报道。《寻梦》两度荣获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创作大奖,余俊武的档案被澳大利亚艺术馆收藏。并由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出资进入悉尼话剧院深造。

      1993年由余俊武担任总导演的大型文艺晚会《中华魂》带领一批从大陆移民来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登上了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当晚台上的演员和台下2700名观众,共呼吸,同歌唱,心心相印,情系中华。台上的演员眼睛湿润了,台下的观众泪水模糊了双眼,这是海外游子们第一次感受了天涯共此时的振奋。“朋友们,几年来我们汗泪淋漓地爬了过来,一步步登上了悉尼歌剧院的红色地毯,为的是把中华文化的金字塔建立在这里,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导演余俊武的声音回荡在全体演职人员心中。“艺术群英云集歌剧院,四万赤子谱写《中华魂》” 同年中央电视台为此特别采访报道:《走进悉尼歌剧院的中国人》。

     踏着《中华魂》的脚步、带着《寻梦》者的追求、余俊武带领澳华文联主创一路又洒下了:现代派话剧《湿》,《94澳洲华裔迎春联欢晚会》首次邀请国内众多著名艺术家刘晓庆、马季、刘伟、周洁、朱明瑛加盟献艺,拍摄《中国艺术家在澳洲》,《同在蓝天下》《鸣奥运前奏 迎黄梅花开》《新世纪》《西藏文化周》《相聚在悉尼》《万众一心》等朵朵中华文化的丰硕成果。

——港湾与陆地

  回顾来澳后走过的人生历程,余俊武深深地感受到:个人就像一个风筝,线是系在家庭,家庭就是生命中的港湾;这个港湾能愈合你的伤痛,调节你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能释放你的压力。翻开王晓燕十几年前的笔记,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作为妻子、同学、同路人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心理境界:“……我知道我面临的是一位热情执着、性情暴躁、发起疯来能把地板打出一个坑的导演,一位与我相依为命的丈夫,一位在金钱社会中乃苦苦追求艺术的挚恋者,也许只有我这位同窗4年的老友能理解他,与他争执,挨他的骂。命运选择了我,我别无选择……”“……几年来,国内的同学相继成为大腕明星,俊武为他们感到高兴和祝福,但是,他那心中滴血的酸楚只有我能理解,这位曾经是中央戏剧学院80班的英俊小生,正期待着施展的年华,却失去了命运的宠爱……”“……台下的掌声又响了起来,看着热情的观众,我从心里默默地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也为俊武感到高兴……”妻子王晓燕是余俊武同班同学,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分配在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87年同期来到澳洲攻读了澳大利亚房产管理学科,目前料理着公司的正常业务。

大女儿思璇以优异的成绩就读北悉尼女子精英中学,小女儿思嘉优美的舞姿经常出现在悉尼大型文化活动中,妻子相夫教子为余俊武打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余俊武常常提到:“特别庆幸自己身边有一批非常知己的老友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仁,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这面旗帜上共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没有他们齐心协力,无私的奉献;没有中国驻澳州大使馆、驻悉尼总领事馆的大

力支持;没有国内相关部门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澳华文联的所在。我们不止于成功,不希望失败,只求在弘扬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永远不停地走着……”

    是的,余俊武始终如一的艺术激情以及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使人们产生这样的联想——他身上似乎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艺术使命感,他在他的生命中从未停止他的艺术之旅,并且唯有如此他才觉得他的生命是璀璨的,在远离祖国的南太平洋彼岸,当他的艺术之旅完成了登陆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行进… …

 
.

更多内容
和平责任未来...
.
纪念二战胜利...
.
纪念抗战胜利...
.
纪念抗战胜利...
.
2016《文...
.
纪念抗战《友...
.
.
  Copyright® 2003 ~ 2021 澳华文联(ACPAA),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